名震天下的孟尝君,为什么却被司马光说是奸人之雄?_名声_君主_齐国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18 点击次数:118
在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中,孟尝君被形容为奸诈之人,没有值得赞颂之处。他的名声虽享誉天下,拥有三千食客,但其忠诚于国之道缺失,上不得君主之宠,下未能真正惠及百姓,所有的作为皆出于个人私利。
孟尝君的父亲是靖郭君,被尊称为薛公。在靖郭君去世后,田文继承了薛公的封号,成为了孟尝君。孟尝君热情招纳各路游士以及流亡的罪犯,为了救助自己的亲戚们,他对他们表现出非常优厚的待遇。日复一日,孟尝君的食客人数常达数千,他们都认为自己与孟尝君有着深厚的个人关系。正因如此,孟尝君的声望才得以传遍四方。
《易经》有云:“圣人要养贤人,以惠及万民。”君子在铸就人才时,应以促进民众的福祉为己任。既要能惠及整个天下,也要能够利于一个国家,能够养一人并造福成千上万的人,这就是养贤之道。然而,孟尝君却只顾个人享乐,富贵自敛,名声显赫。他曾先后担任秦国、齐国和魏国的丞相,享有巨大的财富与荣光。
展开剩余31%在齐国,孟尝君的威名甚至超越了君主的声威,导致人们只知孟尝君的存在而忽视了齐王的地位。他任用士人时,缺乏明辨智愚的能力,不加选择,以至其中有许多不肖之徒。他窃取君主的俸禄,以建立自己的私人党羽,竭力营造虚假的名声,因此被视为奸人中的佼佼者。孟尝君去世后,他的几个儿子为继承爵位争得不可开交,最终齐国和魏国联手攻灭了他的封地——薛邑,实在令人唏嘘与惋惜!
发布于:天津市相关资讯
